如今,亲子鉴定已经不再陌生。这项技术仅提供两种结果:“支持”无疑会让人们感到欣慰。然而,若遇到“排除”的情况,我们该如何应对呢?DNA亲子鉴定的社会关注度又体现在何处?实际上,DNA亲子鉴定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最初是为了满足法律案件的需求。但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流动性的提高,人们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对于DNA鉴定的需求日益增加,尤其在民事领域更为显著。
合法的DNA亲子鉴定机构必须经过省级司法厅或司法局的批准,并持有相应的司法鉴定许可证,才能开展“法医物证精神病鉴定(亲子鉴定)”等工作。《司法鉴定许可证》必须在有效期内。此外,这些机构还需具备自己的实验室和先进设备,且至少有三名以上具备司法鉴定资质的法医从业者。随着科技的发展,目前最精确的亲子鉴定方法是DNA无损检测技术。
常见的需要进行DNA亲子鉴定的情况包括:(1)未婚先孕或家庭纠纷导致对子女身份产生怀疑;(2)寻找失散多年的家庭成员;(3)确定遗传关系的明确性或试管婴儿的亲子关系;(4)疑似医院误将新生儿转错;(5)涉及规避计划生育政策,如送养或抚养非亲生子女;(6)移民公证时需要证明与他人的血缘关系等。
进行DNA鉴定前,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准备:首先,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,明确自己为何要进行鉴定、预期可能的结果以及能否接受不利结果。其次,要确保被鉴定者在过去半年内未进行重大手术、输血或器官移植等,因为这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鉴定结果。由于DNA鉴定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司法鉴定活动,其结果具有法律效力,因此在决定鉴定时应谨慎考虑。
面对鉴定结果,如果得到预期的答案,自然是最好的情况。但若结果不如意,则需保持冷静,分析可能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。例如,是否存在医院抱错孩子的可能性?如果是父亲单独参与鉴定而出现否定结果,建议父亲可以提供母亲的样本进行对比,或说服母亲一同前往鉴定中心。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母亲也未能通过鉴定,那么可能是孩子在出生时发生了错误。现实中确实存在此类案例,不可忽视。另外,还要考虑到极端情况的概率。